乐文书包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3部分(第1页)

也无可非议,并且值得提倡。

。 想看书来

六、蓦然回首(2)

外公淡泊名利,也曾被传为佳话。他老人家当年许多杰作虽已成为中国国画艺术的珍品,他仍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对绘画艺术深入探讨和研究上,而对于记者采访、外国友人造访等出名的事,却一向婉言谢绝。

外公视所有寄情于水墨丹青的人为知己。闲来无事时,他喜欢与同行们雅聚,共同切磋艺术。当年常常来看望外公的有启功、老舍夫妇、张伯驹、奚啸伯等著名文人。

在外公看来,艺术是一个整体,尽管表现手法不一,但他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松房外公除精通山水画外,还会弹古琴、唱昆曲并且懂得鉴赏历代瓷器的珍品。而在这众多的嗜好中,外公最偏爱的还是书法。他认为:字画应成为一体,一幅好的字画是一个画家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而无论是字还是画,都要以平生的努力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境地,练习书法是他老人家每天的必修课,从不间断。

外公也是个极有耐心的人。我在很小的时候,曾在外公的指导下,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绘画。由于外公的耐心指导,小小年龄的我居然有两张习作发表在当时很受欢迎的《小朋友》上,而且还得到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稿酬。成年后,我没有以绘画为专业,但是童年时期那段跟外公习画的经历,却是我今生今世最宝贵和最快乐的时光。

外公同样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在我幼年的记忆中,他是个无所不能的才子。

小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外公曾亲手为我做了一台“无声电视”。他找来一个废鞋盒和一些超薄的纸张,剪剪贴贴之后再按照物理学和摄影学的原理,固定在窗框上。由于角度特殊从楼前走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身影全都映照进来,大有一种“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喜悦。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既无声又无连贯的故事,可是我却一样地喜欢。看着里面一个个陌生人的容貌、衣着、举止,我的心中会生出种种奇妙的猜想。人影伴随着猜想足以编织出一个个让我自己感动的小故事。

在我读小学一年级时,外公送给我一支很华丽的自动铅笔。那是我的第一支自动铅笔,笔杆是桃红和银白两色交织形成的螺旋式图案。因着喜欢,因着好奇,更因着方便,我把它终日带在身边,一带就是很多年。岁月匆匆,一支自动铅笔居然也变“老”了,不仅失去了光泽,而且连笔头的自动按钮都断裂脱落了,这支心爱的自动铅笔真好像要“告老还乡”了,但是我却怎么也舍不得说“再见”。于是,去外公那里找出路。果然,外公知道怎么让它“旧貌换新”。他把一小段漆木,打磨得大小、长短、光亮都恰到好处,做成了一个新的木质的按钮。然后再用万能胶把这个新按钮巧妙地黏在自动铅笔上。就这样,我又带着它走了很多年。在我以后的求学生涯中,用过各式的笔——铅笔、自动铅笔、圆珠笔、钢笔、彩笔、毛笔,五花八门,却都是过眼烟云,来去不留痕迹。唯有外公修复过的那支自动铅笔,成为我的最爱。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期,北京城里,人人自危。大自然一旦“发怒”了,人类总有着许许多多的无奈和措手不及。然而,只有七十多岁高龄的外公依然是从容不迫的神态,并饶有兴致地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地震测试仪。他用了几根长短、粗细相同的小木棍按照几何原理,将它们错综复杂地搭成一个立体型的小支架,支架的顶端放着一个白色的乒乓球,支架的下方配备了一套自动的警铃装置。外公把这个测试仪放在走道的地板上。平日家里人从旁走来走去,小球纹丝不动。只要是地平面有稍微的震动,小球便会马上滚落下来,并引发铃声大作。这个测试仪,在大震之后的数次余震中,准确无误地为我们全家人报警,使我们能够及时、安全地疏散。

外公更是一个富有慈悲心怀的人。我上小学六年级时,忽然产生养蚕的愿望。我从同学那里要到一些蚕子,可是整个宿舍大院里,却没有一棵桑树,这让我为我的蚕宝宝发愁。外公知道后,说没关系,北京画院里有一棵参天高的桑树,他会每天给我带些桑叶回家的。于是,从那天起,外公每天从画院回来,都用一块湿毛巾包着几片青绿色的桑叶。有了外公的帮助,我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就这样,伴着外公的桑叶和我的期望,幼蚕一天天长大,终于到了吐丝的那一天。后来,我把那片柔柔细细的蚕丝放在我的墨盒里,成为我的读书用具之一。如今,那个墨盒早已不知了去向。可是,我一想起当时年迈的外公在受着“文革修理”的同时每日顶着酷暑在树下拾桑叶的情景,我便有一种揪心的痛。

六、蓦然回首(3)

松房外公到了晚年时,不幸患上食道癌。而第一个发现身患癌症的人恰恰是外公自己。他当时以极其冷静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疾病,积极地配合医生做各种各样的治疗。也正是从那时起,外公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一本本珍贵的日记,详细地记录了他老人家一生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如何与疾病搏斗的心路历程。读了,让后人感慨万千。

尽管医生对外公的病进行了不懈的、精心的治疗,无奈癌细胞转移,损坏了许多其他的重要的器官,终因不治,外公于1982年在北京谢世,终年81岁。从那时到现在,岁月悠悠已经流过了二十多年。但每每想起他老人家对我的宠爱,我的思绪仍如脱缰之马,我的视线仍会被泪水模糊,于是我用思绪作笔、用泪水作墨汁,将我久久的思念洒在纸上。

松房外公的一生,是值得人们纪念和缅怀的一生。因为他毕竟不是一颗流星,瞬息即逝;他是一颗恒星,悄悄地升起在繁星灿烂的宇宙,默默地闪耀着独特的色彩,经久不息。

2啸伯一生口碑载道

奚啸伯,是我外婆奚稚梅的亲弟弟,我的舅外公。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之初,啸伯先生就被誉为京剧界的四大须生之一,是老生行当中一位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是那个时代家喻户晓的一代风云人物。

啸伯先生本名承桓,祖姓喜塔腊氏,亦为满族正白旗人。其祖父曾任清廷理藩院尚书,后来入阁拜相,做过中堂,也称“裕中堂”。辛亥革命之后,清王朝覆灭,他的家道也随之中落。

啸伯先生自幼受到严格的启蒙教育,并自6岁起爱上京剧,11岁正式拜言菊朋先生为师。16岁那年,毅然放弃读书升学,挣脱了家庭的重重阻力,正式走上了艺术生活之路。

16岁的奚啸伯就已懂得如何下苦功夫学戏。那时他家住在安定门二条,早晨喊嗓子,总是一直走到安定门,一路走一路喊。下午晚上,则打靶练功,如此这般,五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使他在学戏的过程中初见成效。

19岁那年,啸伯由票友而“下海”。从此,不断与各种名人搭班演戏。26岁时,开始与梅兰芳先生搭班。他领衔主演的著名戏剧有《四郎探母》、《宝莲灯》、《打鱼杀家》、《二进宫》、《白帝城》、《四进士》、《三国志》等数不胜数的戏剧。他一生匠心独运,其唱功和扮相都有独到之处,让人百看不厌,久听不烦。

啸伯先生一向刻苦好学,每演一出戏,必要搞清戏的历史背景,戏中人物的出身、经历、岁数、脾气、秉性等。除此之外,他还不断地潜心研究有关京剧的发声、喷口、吐字的发挥。他主张通过念白的声调、语气、感情去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表演,历来是细腻而洗练,大方而飘洒;既注重神韵,又追求意境。即使是在他成名之后,他仍旧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以勇于创新的精神继承、发展了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创造了许多优美感人而又让人耳目一新的人物形象。

啸伯先生不仅唱戏功底好,其为人也是有口皆碑的。他的生活风度温文儒雅,诚恳谦和,跟徒弟相处,他总是待如家人,和蔼可亲、毫无名人的大架子。当今著名书法家、博士生导师、名票欧阳中石教授就是他的得意门生。平日里,他谈吐风趣,朋友成群。除了唱戏以外,他亦喜好历史、读书和书法。

啸伯是我外公和外婆府上经常来访的亲戚加友人。每每来时,总会给我外公讲戏,且是边讲边演,热闹非常。啸伯舅外公非常喜欢我外公的国画,我外公同样欣赏啸伯舅外公的戏,他们生前彼此之间的感情甚笃。

52 徒儿们放过为师吧 幻樱雪馨  紫烟迷情  天使宝宝  不死神凰  我在人间斩妖邪  温馨母子  雉妾  春风玉露  煮酒探西游  昼夜契阔  夏日摩天轮  霸爱 番外  玮娓道来  误落龙床  天魔传说狂扇血魔女帝  云下  兽血淫传  (综韩剧同人)跪下,叫大姐  异术灵能间闻录  卿本风流 林家成  

热门小说推荐
倚天屠龙夺艳记

倚天屠龙夺艳记

赵敏的娇蛮狐媚周芷若的举止优雅小昭的温柔体贴不悔的秀丽美艳蛛儿的任性刁蛮  一梦醒来,该是倚天屠龙的另一个新主角上场了...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悦女吴县

悦女吴县

书名?阅女无限??呵呵,广大银民,请看清楚哦。吴县,这个二十岁的青涩小子,进城上学,居然一不留神,取悦于众多美女,在众女的帮助下,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且看主角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吴县的悦女事业中去。蹩脚的猪脚,由一个初哥,逐渐成为花丛高手。...

神印王座

神印王座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士最高荣耀的神印王座?...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

张湖畔,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灵药,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也是武当派最高者。在张三丰飞升后,奉师命下山修行。大学生,酒吧服务员,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同的遭遇,动人的感情,总是让人沉醉不已。武林高手...

一揽众美在三国

一揽众美在三国

一个现代人,来到了古代,哇噻,美女如云呀,一个一个都要到手,战争阴谋铁血一揽众美,逍遥自来快乐似神仙本书集铁血与情感于一身为三国类中佳品。...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