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书包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47章 百草堂之玉米(第1页)

玉米须解危记

清末民初的青溪镇,初秋的雨总缠缠绵绵落个不停。镇东头的石板路被淋得发亮,泥水顺着路缝往低处淌,却没冲散百草堂飘出的药香——那是当归混着陈皮的温厚气味,裹在潮湿的空气里,成了镇上人心里最安稳的味道。

百草堂的门板刚卸下半边,就见个壮实汉子被两人架着过来。汉子裤腿卷到膝盖,小腿肿得像灌满了水的布袋,一按一个坑,眼白泛着淡淡的黄,正是村里种玉米的好手郑钦文。他一进门就往门槛上坐,粗声喘着气:“王大夫,您快瞅瞅,昨儿帮李婶收玉米淋了雨,今早就肿得走不动道了!”

王宁从柜台后站起身,他穿件浆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袖口沾着点点药渍,手指关节粗大——那是常年捻药、切药磨出的厚茧。他蹲下身,指尖搭在郑钦文的脉上,眉头渐渐皱起:“脉象沉缓,舌苔黄腻,是湿热壅滞在体内,水湿排不出去才肿的。”说着转头喊:“张阳,抓冬瓜皮三钱、赤小豆五钱,再加两钱茯苓,先煎一剂给他喝。”

柜台后的张阳应了声,他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素色长衫上别着个绣着甘草图案的香囊,动作麻利地从药斗里抓药。药秤的秤砣轻轻晃动,他一边倒药一边念叨:“郑哥,您这病可不能拖,昨儿西头的赵老栓也肿了,喝了济世堂的药,今晨反而起不来床了。”

“孙玉国那厮的药能信?”郑钦文啐了口,“他给我开的‘消肿药’,喝了肚子直响,肿倒没消半分。”这话刚落,门外又涌进来几个村民,有扶着老人的,有抱着孩子的,都说自己或家人腿肿、尿少,症状跟郑钦文大同小异。

王宁的妻子张娜从账房里出来,她穿件蓝布短褂,手里攥着账本,脸色有些急:“当家的,这三天来瞧水肿的人都快二十个了,咱们的冬瓜皮和赤小豆都快用完了,可药效却越来越慢,刚才李婆婆喝了两剂,腿还是肿着。”

王宁接过张娜递来的账本,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字迹,心里沉了沉。他行医二十年,从没见过这么集中的水肿病,按说冬瓜皮配赤小豆是治湿热水肿的常用方,怎么到了青溪镇就不管用了?

“哥,会不会是药材的问题?”刚在后院晾晒药材的王雪走了进来,她梳着两条麻花辫,辫梢系着红头绳,背上还背着个装满玉米须的竹筐——那是早上帮村民收玉米时,顺手捋下来的。“我刚才晒药时,闻着有些赤小豆好像有霉味,会不会是受潮了?”

王宁立刻走到药斗前,抓了把赤小豆凑近鼻尖闻。确实有股淡淡的霉味,他又翻出冬瓜皮,边缘也有些发黑。“难怪药效不行,”他叹了口气,“这雨下了半个月,药材潮了就容易变质。可现在镇上就济世堂有存货,孙玉国肯定会坐地起价。”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轻响,林婉儿掀着油纸伞走了进来。她穿件素白的布裙,裙摆沾了些泥点,腰间挂着个装着罗盘和符咒的布囊,头发用根木簪挽着,脸上带着几分清冷。“王大夫,我刚从山那边过来,见不少村民在玉米地里发愁,说玉米熟了没人收,家里人都病了。”她目光扫过屋里的村民,最后落在王雪背上的竹筐上,“这玉米须,你们是打算扔了?”

王雪愣了愣,点头道:“是啊,收玉米时捋下来的,留着也没用。婉儿姐,你问这个做什么?”

林婉儿走到竹筐边,捡起一根玉米须。那玉米须呈棕黄色,纤维柔韧,还带着淡淡的玉米香。她抬头看向王宁,眼神亮了些:“王大夫,《本草纲目》里说‘玉蜀黍须,性平,味甘淡,主利水消肿’。我幼时随师父走山,见山民水肿,就用新鲜玉米须煮水喝,效果不比冬瓜皮差。如今药材受潮,不如试试用玉米须入药?”

王宁皱了皱眉,他行医多年,倒没怎么用过玉米须。张阳也有些犹豫:“婉儿姐,这玉米须随处可见,真能治病?我老家也种玉米,都是当废料扔了的。”

“是不是废料,试试就知道了。”林婉儿将玉米须放在桌上,“郑大哥的病最急,不如先给他用玉米须煎水,加在原方里,看看效果。若是有用,村民家里有的是玉米须,既不用求孙玉国,也能省下药材钱。”

王宁看着桌上的玉米须,又看了看痛苦呻吟的郑钦文,咬了咬牙:“好,就按婉儿说的办!张阳,你去村里收新鲜的玉米须,要挑颜色棕黄、没霉点的,越多越好。王雪,你把这些玉米须烘干,注意别烤焦了。张娜,你去给村民们倒碗热水,安抚下他们。”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张阳揣着钱袋往外走,雨丝打在油纸伞上沙沙响,路边玉米地里的玉米穗沉甸甸垂着,金黄的玉米粒裹在绿皮里,玉米须像淡褐色的丝线垂下来,风一吹就轻轻晃。他挨家挨户敲门收玉米须,村民们听说能入药治病,都乐意把捋下来的玉米须找出来,有的还专门钻进玉米地,新鲜的玉米须带着露水,攥在手里湿漉漉的。

“张药师,你看我这玉米须行不?”村民老李捧着一布兜玉米须迎出来,他手上沾着黑泥,指甲缝里还嵌着玉米叶的绿渣,“昨儿个济世堂的刘二也来收,给的钱比你少一半,我寻思着还是给百草堂靠谱。”

张阳接过布兜,指尖捻起几根玉米须——颜色发暗,还带着点霉味,他皱了皱眉:“李叔,您这玉米须放多久了?得要新鲜的,没发霉、没虫蛀的才行。”老李一拍大腿:“嗨,我还以为陈的也行!等着,我这就去地里捋新的!”

等张阳收满两大筐新鲜玉米须回到百草堂时,王雪已经把早上的玉米须烘干了。她坐在后院的石板上,竹筛里的玉米须呈浅棕黄色,蓬松柔软,阳光透过雨云的缝隙洒下来,在玉米须上镀了层淡金。“张阳哥,你看我烘的行不?我每隔半个时辰就翻一次,没烤焦吧?”

张阳拿起一根闻了闻,有股淡淡的清香,笑着点头:“比我老家母亲烘的还好,这下能入药了。”两人刚把玉米须搬进药房,就听见前堂传来争吵声,走近一看,是个村民正指着王宁的鼻子骂,地上还摔着个药碗,药汁洒了一地。

“你这庸医!用玉米须这种废料骗钱!”村民捂着肚子,脸色发白,“我喝了你的药就恶心呕吐,孙掌柜说了,你这是拿没用的东西糊弄人!”

王宁脸色沉了沉,他刚想解释,门外突然涌进来更多村民,七嘴八舌地说:“王大夫,听说你用玉米须治病,是不是真的啊?”“孙玉国说玉米须是喂猪的,你怎么能给人喝?”“我家老婆子喝了药,现在还头晕呢!”

张娜急忙挡在王宁身前,大声说:“大家别听信谣言!我们用玉米须是有依据的,《本草纲目》里都有记载!”可村民们根本听不进去,有的转身就往济世堂走,有的则站在门口犹豫。

林婉儿从后院走出来,她手里拿着两根玉米须,一根是刚收的新鲜玉米须,另一根则是从村民摔碎的药碗里捡的——那根玉米须颜色发黑,还混着几片干枯的玉米叶,一捏就碎。“大家静一静,”她声音不大,却让嘈杂的前堂瞬间安静下来,“你们看,这两根玉米须不一样。我们百草堂用的是新鲜烘干的玉米须,纤维坚韧,有清香味;而让大家不舒服的,是这种掺了玉米叶、还发了霉的假货。”

说着她转身进了厨房,很快端来两碗水,一碗放进百草堂的玉米须,一碗放进那根假货,放在火上煮。不一会儿,第一碗水清澈带浅黄,飘着淡淡清香;第二碗水则浑浊发黑,还泛着一层霉沫,闻着有股酸味。

“这就是区别,”林婉儿指着两碗水,“我们用的玉米须煮水清澈,能利水消肿;而假货煮水有毒,喝了自然会不舒服。是谁给你们的假货,大家心里应该清楚。”村民们你看我、我看你,刚才骂人的村民脸色通红,小声说:“是……是济世堂的刘二给我的,他说这是百草堂的药……”

明朝皇帝往事  仙途外卖:凡心不灭  史上最强杂兵  蛇夫老公是疯批病娇  老六道士的奇行录  重生之投资之王  七零农村大旱,我家挖出地下暗河  黄泉中转站  福满空间:将军宠我心趴上  系统疯了,让我洗脑整个西游  顶尖赘婿  如果雪山没遇见  末世重生:路人甲逆袭女主  禁果  游戏乱入现实  末日重生之组团打怪  我的同学都是妖  无憾重生再修仙  盛世女尊之许你一世长情  林花谢春红  

热门小说推荐
悦女吴县

悦女吴县

书名?阅女无限??呵呵,广大银民,请看清楚哦。吴县,这个二十岁的青涩小子,进城上学,居然一不留神,取悦于众多美女,在众女的帮助下,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且看主角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吴县的悦女事业中去。蹩脚的猪脚,由一个初哥,逐渐成为花丛高手。...

圣堂

圣堂

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骷髅精灵不能说的秘密,尽在火热圣堂,等你来战!...

神印王座

神印王座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士最高荣耀的神印王座?...

风流英雄猎艳记

风流英雄猎艳记

生长于孤儿院的少年刘翰和几女探险时偶得怪果奇蛇致使身体发生异变与众女合体并习得绝世武功和高超的医术为救人与本地黑帮发生冲突得贵人相助将其剿灭因而得罪日本黑道。参加中学生风采大赛获得保送大学机会。上大学时接受军方秘训后又有日本黑龙会追杀其消灭全部杀手后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和青歌大赛并取得非凡成绩。即赴台探亲帮助马当选总统世界巡演时与东突遭遇和达赖辩论发现超市支持藏独向世界揭露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颁奖仪式上其却拒绝领奖主人公奇遇不断出现艳遇连绵不...

神墓

神墓

神魔陵园位于天元大6中部地带,整片陵园除了安葬着人类历代的最强者异类中的顶级修炼者外,其余每一座坟墓都埋葬着一位远古的神或魔,这是一片属于神魔的安息之地。一个平凡的青年死去万载岁月之后,从远古神墓中复活而出,望着那如林的神魔墓碑,他心中充满了震撼。沧海桑田,万载岁月悠悠而过,整个世界彻底改变了,原本有一海峡之隔的...

一揽众美在三国

一揽众美在三国

一个现代人,来到了古代,哇噻,美女如云呀,一个一个都要到手,战争阴谋铁血一揽众美,逍遥自来快乐似神仙本书集铁血与情感于一身为三国类中佳品。...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