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书包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绛囊秘语 红姑娘本草传奇上卷(第1页)

绛囊秘语:红姑娘本草传奇

楔子

上古洪荒,神农氏携赭鞭遍历山川,尝百草以疗民疾。一日行至云梦之泽,见荒坡间缀着点点朱红,形似垂悬的小灯笼,绛色萼片薄如蝉翼,裹着剔透的浆果,风吹过,便似无数小红娘提着灯盏翩跹。神农俯身摘下一枚,剥去萼囊,果肉清甜微酸,入喉便觉津液自生,燥热顿消。他抚须沉吟:“此果性寒味甘,能清郁热、生津液,当为暑月良药。”遂命随从记其形态,却未及定名——彼时草木初辨,许多灵物皆赖民间口耳相传,这绛囊裹果的草木,便随着迁徙的先民,散落于江南塞北,在不同乡音里衍出各异称呼,藏进田埂间的药方,浸透着市井烟火的智慧。岁月流转,到了大明正德年间,一位被贬滇南的才子,竟因这枚小小的“红姑娘”,勘破了一段跨越千年的本草迷局,也揭开了民间智慧与典籍文献交织的传奇。

上卷

第一回滇南暑月藏灵药乡翁妙手济稚童

正德十六年,滇南蒙自县暑气蒸腾,赤日悬于苍穹,将稻田烤得泛起白霜,连路边的狗尾巴草都蔫了脑袋。城郊的清溪村,却比往日更添几分焦灼——村里近半孩童染上了暑疾,先是喉咙红肿如含火炭,继而发热不退,哭喊声此起彼伏,扰得人心惶惶。

村东头的王阿公,是方圆十里有名的草医,此刻正坐在自家院中的老榕树下,面前摆着一个竹编的药篮,篮里摊着些带着晨露的草药:淡竹叶、薄荷、金银花,最惹眼的是一堆红通通的“小灯笼”——绛红色的萼片鼓鼓囊囊,像极了姑娘家绣的荷包,剥开萼囊,里面是橙黄的浆果,咬一口汁水四溢,酸甜沁凉。

“阿公,阿囡又烧起来了!”村妇李氏抱着三岁的女儿跌跌撞撞跑来,孩子小脸烧得通红,嘴唇干裂,哭起来声音嘶哑,像被砂纸磨过。王阿公放下手中的药杵,伸手探了探孩子的额头,又掰开她的嘴看了看咽喉,眉头微蹙:“是暑热伤津,邪犯肺胃了。这鬼天气,热毒都积在喉咙里,得用凉润的药才能清得下去。”

说着,他从篮里拣出三枚饱满的“红姑娘”,剥去萼片,将果肉捣烂,又取了几片萼囊,放进陶碗里,冲上刚烧开的井水,待水温稍降,便舀了一勺递到孩子嘴边:“慢点喝,这‘红姑娘’最是解暑润喉的。”李氏半信半疑,看着女儿抿了一口,原本哭闹的孩子竟停下了哭声,眼睛眨了眨,又主动凑过去喝了几口。

王阿公坐在一旁,慢悠悠地捻着胡须解释:“这东西在咱村里传了几辈了,老人们都叫它红姑娘。你看它外面这层绛囊,像不像裹着一层凉被?里头的果子水润,正好能补被暑气耗掉的津液。《黄帝内经》说‘热者寒之’,这红姑娘性寒,归肺、胃经,对付这暑热犯喉的症候,比薄荷更温和,比金银花更润喉,最适合娃娃们吃。”

接连三日,李氏每日都来取红姑娘,或捣汁喂服,或用萼片煎水。第四日清晨,她带着女儿再来时,孩子已经能蹦蹦跳跳,喉咙也不哑了,还伸手去抓篮里的红姑娘,要当果子吃。王阿公笑着摆手:“好了便不用多吃,这药虽温和,毕竟性寒,吃多了怕伤脾胃。”

村里的孩童们渐渐都好了起来,红姑娘的名声也更响了。有外乡货郎路过,见孩子们手里拿着红通通的“小灯笼”,好奇询问名称,村民们七嘴八舌地答“红姑娘”,货郎不解:“好好的果子,怎叫姑娘名讳?”王阿公也摇头:“祖祖辈辈都这么叫,我也不知来历。只知道夏天摘来晒成干,冬天谁要是喉咙干痛,泡杯水喝,比蜜还管用。”

夕阳西下,王阿公背着药篮往田间走去,埂上的红姑娘在暮色里泛着淡淡的红光,风一吹,萼片轻轻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无人知晓的过往。他弯腰摘下一枚熟透的浆果,放进嘴里,酸甜的汁水漫过舌尖,忽然想起年轻时在山那边的村子,曾听老人们叫它“瓜囊儿”,那时只当是乡音不同,如今想来,竟隐隐觉得有些关联,却又说不出究竟。

第二回方志残篇留雪泥农圃春秋记绛囊

清溪村往南三十里,便是蒙自县城,县学里藏着一间不大的书阁,阁中堆着些泛黄的旧志,其中一本《滇南图经》,是正德初年修撰的,书页边角已被虫蛀得斑驳,却记载着许多当地的草木风物。

这日,县学的教谕陈先生闲来无事,翻检旧志,偶然翻到“草木门”,见其中有一行小字:“绛囊果,生郊野,夏熟,萼赤如囊,裹实酸甜,可解暑渴,乡民用治喉痛。”陈先生眼前一亮,想起前日去清溪村访友,曾见孩童手中拿着这种红果子,村民称之为“红姑娘”,原来旧志里竟有记载,只是名字不同。

他急忙往下翻阅,却发现仅止于此,既无形态详描,也无药用细述,更未提及“红姑娘”之名。陈先生不禁叹道:“民间草木之用,多源于实践,典籍所载,不过是冰山一角啊。”

为解心中疑惑,陈先生次日便带着《滇南图经》,再次来到清溪村,找到王阿公。阿公听他说起“绛囊果”三字,愣了愣,随即一拍大腿:“对喽!我年轻时在石屏县走亲戚,那边的老辈人就叫它‘绛囊果’,说这萼片像红囊裹着果子,只是后来叫着叫着,就变成‘红姑娘’了。”

陈先生又问起红姑娘的种植之法,王阿公便带着他往田间走。只见埂边的红姑娘长得齐腰高,茎秆带着细毛,叶片卵形,边缘有稀疏的锯齿,枝头挂着或红或绿的“小灯笼”。“这东西不挑地,耐旱耐贫瘠,春天撒籽,夏天就开花结果,花瓣是白色的,像小五角星,花落了就结出青囊,慢慢变红,等囊皮变软,果子就熟了。”阿公蹲下身,指着一株红姑娘的根系,“你看它的根,细细密密的,扎得不深,却能吸足水分,所以天再旱也能活。”

陈先生一边听,一边在《滇南图经》的空白处细细批注:“绛囊果,俗名红姑娘,茎有柔毛,叶卵形,花白色五瓣,萼片膜质,初青后赤,裹浆果橙黄,味甘酸……”他忽然想起家中藏的一本农书《授时通考》,其中“蔬部”有载:“酸浆,一名灯笼草,叶可食,实如樱桃,酸甜,暑月食之解暑。”他疑惑道:“阿公,这红姑娘会不会就是《授时通考》里说的酸浆?”

王阿公摇头:“酸浆我见过,果子比这小,味道更酸,而且萼片没这么红亮。咱这红姑娘,果肉更饱满,甜多酸少,治喉咙痛比酸浆管用多了。”陈先生闻言,心中更添疑惑:难道这红姑娘与酸浆是两种不同的草木?可为何有些农书将它们混为一谈?

回到县学,陈先生又翻出《本草纲目》,翻到“草部”,见其中将酸浆、灯笼草、苦耽分立条目:“酸浆,一名醋浆,苗如天茄子,叶似茄叶,开白花,结青囊,熟则红,内有子如樱桃,酸甘可食”;“灯笼草,茎圆有毛,叶似茄叶而小,花白,结青囊,形似灯笼,味酸苦”;“苦耽,一名苦蘵,叶似酸浆而小,花白色,实如樱桃,味苦”。

他对比自己在清溪村的所见所闻,发现《本草纲目》中描述的“酸浆”,与王阿公所说的红姑娘颇为相似,可灯笼草、苦耽又似与红姑娘有别。“莫非是时珍先生将同一种草木的不同变种,误分为三种?”陈先生喃喃自语,却苦于没有更多依据,只能将这些疑问与批注一同藏进《滇南图经》里,期待日后能有通晓草木之人,解开这谜团。

第三回滇海谪客逢奇物故纸堆中起疑云

正德末年,一位身着青衫的中年男子,乘着一叶扁舟,沿红河逆流而上,来到了蒙自县城。他便是被贬谪云南的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本是状元及第,因“大礼议”之争触怒嘉靖帝,被贬永昌卫,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滇南流放生涯。

看个比赛,把主持人拐回家了  穿越红楼之寡妇李纨  网游:全职召唤师  都市精灵:让妹妹当冠军  叶风版修仙传  惊!魂导师重生,带飞七宝琉璃宗  关于冒充未来大秦丞相的那些事  潜蛟破穹  穿成短命炮灰,我把仇人带窝端了  开局黑暗鸦,我是位面首席训练家  得到修真空间后:人参灵果摘不完  藤真健司的重启人生  崩铁:开局让翡翠抱憾终生  灵域神源  灵源仙途:我养的灵兽太懂感恩了  星际寻宝直播地球篇  崩坏:我是侵蚀?包活的  御天:斩我决  穿成极品婆婆后,带崽卷成首富  打劫联姻对象后,被她抓去当苦力  

热门小说推荐
倚天屠龙夺艳记

倚天屠龙夺艳记

赵敏的娇蛮狐媚周芷若的举止优雅小昭的温柔体贴不悔的秀丽美艳蛛儿的任性刁蛮  一梦醒来,该是倚天屠龙的另一个新主角上场了...

一揽众美在三国

一揽众美在三国

一个现代人,来到了古代,哇噻,美女如云呀,一个一个都要到手,战争阴谋铁血一揽众美,逍遥自来快乐似神仙本书集铁血与情感于一身为三国类中佳品。...

鹿鼎风流记

鹿鼎风流记

少年附身韦小宝,和康熙做兄弟,唬弄皇帝有一手绝色美女尽收,色遍天下无敌手!睿智独立,诱惑惊艳的蓝色妖姬苏荃花中带刺刺中有花的火红玫瑰方怡温柔清新纯洁可人的水仙花沐剑屏空谷幽香,善解人意的解语花双儿倾国倾城,美丽绝伦的花中之王牡丹阿珂诱惑惊艳美艳毒辣的罂粟花建宁空灵纯洁娇艳精怪的山涧兰花曾柔...

天美地艳男人是山

天美地艳男人是山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悦女吴县

悦女吴县

书名?阅女无限??呵呵,广大银民,请看清楚哦。吴县,这个二十岁的青涩小子,进城上学,居然一不留神,取悦于众多美女,在众女的帮助下,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且看主角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吴县的悦女事业中去。蹩脚的猪脚,由一个初哥,逐渐成为花丛高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